之所以有要寫阿嬤的廚房觀察日記的念頭,是打從我有記憶以來,就喜歡在廚房裡跟前跟後,兩眼發亮地直盯著阿嬤挑菜洗菜切菜然後煮菜。

這對於當時年紀頗小的我而言,在廚房把生食材整頓到裝盤端上桌,料理根本就像是魔法那樣神奇。

 

當然,好奇心頗重的我,總是會探頭探腦地問:「這個要怎麼切?」

「這個調味料要加多少份量?」「這個要加什麼下去煮?」

 

然而總是得到阿嬤一貫的回覆:「切成你一口吃得下去的大小就好吶。」

「隨便加就好了吶。」「想吃什麼就加什麼吶。」

 

由此可知,擁有多年料理經驗且自己開過麵店的阿嬤,煮起料理來真的很隨興。這對於當時對於烹飪一概不通的我,真的很困惑食材搭配的合宜度和調味料的多寡。

但自從獨自租賃在可開火的小套房後,便開始東購電鍋、西添烤箱,逛逛市場或超市以觀察當季蔬菜有哪些後,便上網搜尋烹飪方式,然後趁著休假窩在家裡展開料理實驗室。

然後我才明白了,料理本身就是沒有框架的圈圈,任何食材和調味料都沒有絕對的範本和比例,甚至是烹調方式也極為不設限,完全取決於食用者的胃口。

而我的胃口算是挑的吧,從小被阿嬤的好手藝所養成,尤其是在阿嬤注重食材新鮮和家人健康之下,根本不會吃到味精之類的過多加工製品,且阿嬤也因崇尚簡單,因此烹飪方式大多是不繁複的過程,對於外宿且應該要開始養生的我而言,是該好好記錄和分享阿嬤的私房料理了。

 

今天要介紹的阿嬤第一道私房料理,是極為下飯的蔭豉蒸魚,光是醬的部份就可以配好幾碗白飯了。

下有生魚裸照請慎入,防雷頁準備。

 

 

 

 

 

 

 

 

 

 

 

 

 

 

 

雖說我在臺北因工作和私人因素,大半時候都是在全聯和頂好之類的連鎖超市選購食材,但我從來沒有在傳統市場和魚市之外的地方買過海鮮類食材。

私心建議還是要早起到傳統市場的魚攤去挑選新鮮的魚,畢竟都是清晨直送。如此一來,便也不需要太多挑魚小撇步,帶回新鮮魚貨的機率瞬間提高一大半。

任何魚類都可以,家裡常用來煮蔭豉蒸魚的就是鱸魚了。

首先,用鐵湯匙或菜刀刀背逆著魚鱗生長的方向以刮淨魚鱗,這個處理步驟要很小心以免被魚鱗刮傷。

去鱗後用流動清水沖淨魚身,接著在魚身上橫切三刀,主要是讓稍後要塗抹的蔭豉醬輕易入味,且蒸煮過程較快熟透。

接著,倒些食用米酒塗抹在魚身兩面,以達到去腥效果。

20140313_172039.jpg

  

把薑塊洗淨後,切片再切絲。薑的用途也是用來去腥的。

20140313_172033.jpg  

 

阿嬤從冰箱拿出這瓷甕似的蔭豉醬時,頓時我的眼睛都亮了。根本就是夢寐以求的那種古早味吶。

20140313_172133.jpg

 

近拍一張瓷瓶上的標籤,是大溪名產的特製瓷瓶豆腐乳。這瓶的味道很濃醇,阿嬤一直都是愛用這品牌喲。

且瓶身上表示食用後的空瓶子還可以拿來當花瓶,無非是一兼兩顧阿,一點都不擔心食用後還捨不得丟掉這瓷瓶的問題。

20140313_172142.jpg

  

舀出適量蔭豉醬並佐以些許米酒調勻後,均勻塗抹在魚身兩面,並在正面平鋪上薑絲。

調味的部分,因蔭豉醬本身就帶鹹味,故不需要再另外添加鹽巴以免過鹹。

20140313_172214.jpg

 

家裡蒸魚的方式都是使用蒸架平放在炒鍋裡,水位不要超過蒸架。

照片裡的水看起來偏綠,因使用的是先前燙地瓜葉的水,故帶點青菜釋放出的葉綠素。

家裡較為節儉且環保,故再次使用這水來蒸魚,但蒸出來的魚是不會殘留地瓜葉的味道的。

20140313_175329.jpg

 

接著在架好的蒸盤上平放好已擺盤好的生魚。

因使用炒菜鍋蒸魚需要特別注意火侯和時間的控制,根據阿嬤多年掌廚的經驗,大魚要蒸12分鐘,小魚要蒸10分鐘。

這裡要稍加注意的是,請以中火煮至炒鍋內的水滾後,再蓋上鍋蓋,開始計時。

而阿嬤說這次的鱸魚是屬於小型魚,因此只要計時10分鐘即可。

雖然在我看來這條魚算是大的,但十分鐘過後這條魚確實也蒸到熟透了。果然還是要聽前輩的話吶。

分享一個簡單的方法來辨識魚肉是否已蒸熟,以筷子夾取魚肉,如果輕易夾起條理分明的魚肉且不會相黏著,那就是熟囉。反之,就要再繼續蒸了。

20140313_175458.jpg

 

上桌後的蔭豉鱸魚,飯廳裡飄散著很香醇的蔭豉味道吶。

因盤裡的醬汁是混合了蔭豉醬、米酒、薑絲以及新鮮魚肉的鮮甜,淋在白飯上真是特別地開胃吶。

20140313_181615.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hsiangling5 的頭像
    hsiangling5

    阿白食樂

    hsianglin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