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40308_115601-2000.jpg

 

是直至大學畢業後租賃在外,才從室友那知道是有除濕機這種發明的。被南臺灣的艷陽馴養了太久,中午才在陽台上晾起剛脫水的衣服,不到下午就乾得徹底。並不太需要除濕機的存在。

自從第二次租賃後,走進房間裡總是不舒服的濕空氣夾帶著些許霉味撲鼻而來,那是一種密閉式空間裡潮濕得太久的氣息。那時,經常是一灘水積在小窗台上,以及從牆面上微透的水珠,還以為是沒在下雨天把窗戶關好而雨潑進屋裡而造成的。而洗完澡出來後,書桌上的手機鏡面也總是覆蓋著一層薄薄的水氣,也以為僅是因為洗熱水澡後的蒸氣而致。

直到後來,葉先生一語點破了是因空氣裡太過潮濕的關係。加上詢問友人的經驗後,因冬天容易下雨且加上夏天屬於梅雨季,前前後後加起來也占了兩個季節,而我也總是習慣直接在房間裡的小窗台上曬起衣服來了,除濕機的確是在臺北生活所必備的。小資如我,於是便開始物色著以CP值頗高為前提的除濕機,畢竟也沒辦法確定自己會久住在在台北這個城市裡。

 

一旦決定要下手除濕機後,除濕機的選擇又是一門讓人頭痛的難題了。目前市面上的除濕機品牌和功能五花八門,大多數已具複合式功能,例如空氣清淨及快速乾衣之類的,但經過上網作功課後,歸納出幾個必須考慮的要點:(以下參考並擷取自網頁資料,已稍加修改為更容易理解的敘述)

1. 水箱容量的選擇:除濕機的容量表示一天中最大的除濕量,例如15公升則代表能夠除掉空氣中15公升的水分。一般都會直接由容量推適用坪數,也就是一坪空間粗估需要一公升的除溼力,更準確來說,6公升的機種適用約4~5坪大的空間。水箱小的除溼機當然比較便宜,缺點僅是水箱很容易就滿了,這時候就需要勤勞多倒水囉。

2. A和B兩型的機型選擇:A型在溫度攝氏15~35度、濕度40度以上時適用,若在15度以下運轉時,內部的容易結霜,結霜後壓縮機會停止以致無法繼續運作,且較適合寒帶地區B型在溫度攝氏5~38度時適用,且多了除霜設計,在攝氏5~15度時能夠自動除霜,較低溫時也可持續除濕。但現在新型除濕機大多為B型機種,A型已不多見。

3. 具備濕度控制的功能:人體最適合的濕度為45-65%,建議選擇除溼功能達某個設定的百分比即可停止運作,否則容易造成嘴唇乾裂以及增加不必要的耗電量。另外要提醒的是,因很習慣在開冷氣的同時放一杯水在室內,但在除濕機運轉的同時,可千萬不要擅自放一杯水,因除濕機的最終目的就是要除溼,如此一來,反而會讓除溼機加強馬力認真除溼喔。

4. 壓縮機運作聲音的評估:聲音來源主要來自壓縮機震動所致,不過就個人而言,只要不是那種類似狂按油性原子筆的聲音都還可以接受。

5. 產品保固期限以及產地:因國際化緣故,導致市面上大多數的產品都不是台灣製造的了,對我來說,產地的來源也不是那麼重要,而是品牌的選擇與否,畢竟授權智慧製造的還是來自於品牌企業,產地也僅是依照上游的指示以最划算的人力和生產線來生產罷了。而這次我選購除溼機的品牌也鎖定在大同或是國際牌這兩個有口碑的大廠。

6. 單一除溼功能的除溼機:擷取自友人在臺北長大的經驗,雖愈來愈多除溼機集合了多種功能,但因我的主要訴求為除溼,因此還是購買單一功能的除溼機會比較夠力。

綜合以上六點再搭配我的需求後,統整出了我觀望除溼機的簡要方向:6公升/B型機種/定時及濕度控制功能/活動滑輪/白色機身/大同/國際牌。

活動滾輪的設計是因友人推薦除濕機必備,可隨心所欲推到需要除溼的空間,不必每次都硬要假裝自己是大力士動手把除溼機扛來扛去順便還練了二頭肌,若是要倒水箱也很方便,例如可直接把除溼機從客廳或房間推到浴室門口,如此便不用把水箱先取出來走一段距離才能倒水。白色機身僅是私心偏好,對於有質感的白色家電一直都很有愛。

 

還記得那天在家門口隨手翻閱了塞在信箱裡的家樂福DM,便看到這台剛上市的大同除濕機TDH-120JB正在做優惠特價活動,這台機型幾乎符合我的每一項要求,當時特價是3880元,且全省限量幾十台而已。雖然限量兩個字讓我瞬間很心動,我還是按奈了那股衝動,先上網查詢了相關資料,但因TDH-120JB才剛上市,並沒有找到相關的使用心得。當然啦,比價也是很重要的,這台除溼機的定價為6990元,購物網站上的價格最低都僅到4680元左右,甚至是五千塊上下,而拍賣網站上的價格也要4300元。腦波極弱加上大嬸心態如我,猜想這限量優惠的破盤價格應該是新品上市的試水溫活動,而恰好拿到DM的隔天就是檔期開始的第一天,於是我隔天早上立刻撥打電話到離家最近的家樂福請店員預留這台除濕機,當日下班後就手刀扛回家了。

至於我是如何一個人騎機車把這重達十二公斤多的巨型除溼機扛回家的,就又是另一個杯桑的故事了。

 

先來瞧瞧除溼機的正面,還貼著這張彩色印刷的貼紙,機器本身所附加的功能明瞭易懂。不過因為是可撕除式的,我立刻就把貼紙撕掉,也順便把殘膠給清乾淨了。

20140217_224732-2000.jpg

 

這是從除溼機上方往下看的那一面,主要是由出風口葉面和設定面板所組成的。

20140217_225150-2000.jpg

  

觸控面板的下方很貼心地標示了機器型號,正中間那排三個大圓形是設定這台除濕機的唯三按鍵。要使用除溼機之前,要先按下最右邊的電源開關鍵,由上而下的亮燈訊息是:電源、水滿、除霜,接著就可以從濕度和定時這兩者來選擇符合自己需求的除溼設定,例如中間的定時按鍵就是以時間長短為基準,以每兩個小時為一個單位。最左邊的是濕度設定鍵,每按一次,順序就會從上往下輪流變換,通常我都會把濕度設定在60%,不過若是碰到下雨就會設定為連續除溼了。

20140217_225345-2000.jpg

 

隱藏於環繞著面板周遭的握把,可自由收放。不過除了要移動之外,我都是讓把手放平的。

20140217_225200-2000.jpg

 

使用這台除濕機還有另一個特別要注意的,那就是要把吹出的葉片打開,否則會自動停機沒辦法使用喔。提到這個要特別提醒,把手和吹出口葉片是沒辦法同時開啟使用的喔。

20140217_224724-2000.jpg

 

葉片可做三段式調整,有點像是孩提時代那種竹籐長形躺椅或者是和式沙發椅似的概念。先來個最小開口示範。

20140217_225237-2000.jpg

 

接著是打開一半近乎七十五度的狀態。

20140217_225245-2000.jpg

 

最後是完全九十度的直立式開啟。

20140217_225254-2000.jpg

 

從出風口往內看的樣子,裡面是風扇和壓縮機。通常不使用除溼機的話,我就會把吹出口的蓋子給關上,減少裡面的風扇堆積灰塵。 

20140217_225300-2000.jpg

 

除溼機的濾網和水箱周遭都以不殘膠的強力膠帶給固定住了,以免在搬運過程中掉落。 

20140217_224753-2000.jpg

20140217_224746-2000.jpg

 

把濾網給拆下來,下面那個鐵灰色的部分是水箱喔。

20140217_224958-2000.jpg

 

有點像是冷氣機濾網的概念,用來過濾灰塵的功能居多,是很細膩的網格。

20140217_225010-2000.jpg

20140217_225036-2000.jpg

 

把水箱從除溼機上分離後的樣子,這容量乍看之下突然擔心自己是不是要一天倒個好幾次水。

20140217_224901-2000.jpg

 

水箱左端固定了一個保麗龍立方體,一開始我還不太明白這個用途,但後來發現是用來測量水位的,像是浮標會浮在水面上那樣,這會讓機器在水滿的同時也自動停機。

20140217_224919-2000.jpg

 

機身側面所貼的產品身分證,大同公司所出產的MIT產品。

20140217_224814-2000.jpg  

 

除濕機的基本附加保固都是一年,這是當時購買所得的保證卡和貼紙,像是我們就醫時總是必備的健保卡那樣,到時若真的需要就派得上用場囉。

20140217_230440-2000.jpg

 

這個透明塑膠袋裡所裝的是購買當時所獲得的說明書和保證卡以及發票單據正本。

20140220_142442-2000.jpg  

 

因擔心發票上的鉛粉容易隨著時間而淡掉甚至是消失,我都還會再另外把相關單據證明影印一份,以備不時之需。而每購買一個3C產品或是家電,我都會把同一個的相關單據和證明以及說明書訂裝好,然後收在資料袋裡,以免丟三落四的個性幫自己找麻煩。

20140220_142424-2000.jpg                 

 

另外要提到的是,當時購買除溼機的同時,銷售員推薦我可以升級售後服務,只要花650元就可再延長兩年保固,再加上原廠保固的一年,總計就有三年保固囉。

20140220_142339-2000.jpg

 

正在服役中的大同除溼機,除溼後的水都已滿到水箱的一半高度了。

20140308_234440-2000.jpg

 

當水滿後,要雙手分別抓住水箱兩邊的凹槽,接著同時往自己的方向輕輕施力拉出,就可輕易取出水箱囉。

20140219_001803-2000.jpg

 

打從二月中購入這台除濕機到現在,近乎半年了,其實每天都是有在用的,不過有鑑於先前除溼機發生過的自燃事件,通常我在家的時候才會使用。壓縮機運轉的聲音不大,分貝大概就和家裡常見的直立式電風扇差不多,是可以接受而不會歸類於噪音的範圍。剛買回來使用的時候,水箱裡的水很快就滿了,讓我有點不可置信這是從我房間裡的空氣所壓縮出來的濕氣。但每次從外面進到房間後,都可以很明顯地感受到房間裡的空氣變得很舒服,不是那種感覺會被悶得窒息的潮濕氣味。

arrow
arrow

    hsiangling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