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圖先放上一張剛做好的熱呼呼優格搭配法國手工藍莓果醬的真相,這是用電鍋就能夠輕鬆做出的優格喲。
一直都很喜歡奶類製品,舉凡基本款的鮮奶和優酪乳,或者是奶酪阿、還有優格之類的,很喜歡福樂家的優格,不過時常吃也頗為傷荷包的,偶然之間得知可用電鍋來做優格,便立刻上網搜尋做法來試試看了。關鍵字只要打上「電鍋」和「優格」,就會出現很多相關的文章作法囉。
首先,備妥優格的基本兩大原料,分別為鮮奶以及優酪乳,品牌可依平常習慣的口味來做挑選。而決定優格成品的口味在於優酪乳,也有人是直接選用草莓口味的優酪乳來製成優格本體,不過由於是第一次挑戰自製優格,且這次已把優格設定為淋醬配料,也就是會搭配其他穀片、果醬或是水果丁來食用,所以選用不含糖的原味優酪乳。
另外,最重要的就是準備一個可放入電鍋裡的乾燥容器了。
很多人都會選用附蓋的玻璃保鮮盒,不僅可耐高溫,且附蓋也較便於保存。不論使用何種容器,事先的清洗以及充分晾乾是很重要的,這可避免容易滋生細菌和延長保存期限。通常我在清洗容器後還會再用熱水稍微燙過再晾乾。
因三人份電鍋的容量不大,放不進平常用的玻璃樂扣盒,便直接改用電鍋內鍋了。
從網路上搜尋的心得分享總結出,用電鍋作優格的基本成功比例應為四比一(鮮奶:優酪乳)。但也有看到其他人分享,可依照個人口感去調整比例,喜歡較水感的就多加點鮮奶,反之,則調高優酪乳的比例。
因手邊沒有量杯,便很隨興地用米杯取代了。事後證明,通常比例正確的話,作出來的成品不會差太多。
這裡都是把原料倒滿至米杯的最高刻度八。
將四米杯的鮮奶以及一米杯的優酪乳均勻倒在電鍋內鍋裡,用乾淨的筷子或湯匙輕輕拌勻。
接下來,拿出可耐高溫的保鮮膜封住表面。
保鮮膜不是特地再準備的,只是剛好手邊有保鮮膜,便檢查了紙盒上的說明,發現最高溫可耐至一百度沸點。因想說稍後用電鍋保溫至高也差不多六十多度左右,應該還堪用。
在電鍋裡放入任何可稍微墊高容器的東西,例如蒸盤或是抹布。這裡的用意主要是避開容器和電鍋外鍋直接接觸,太高溫的話可能會導致失敗。
因電鍋僅會維持在保溫狀態,用手實際觸摸過內鍋的溫度,其實是不會燙手的,應是不需太擔心電鍋加熱以致保鮮膜釋出有毒物質。
接著,把包好保鮮膜的容器放在已墊高內鍋的電鍋裡,外鍋不必加水,蓋上鍋蓋後,記得把插頭插上,如果是電鍋的話,插了插頭就是保溫狀態了,千萬不要按下加熱喲。
讓電鍋保持在保溫狀態大約六至八個小時就好囉,這期間請不要掀開鍋蓋。
其實這次優格是我出門前放到電鍋裡做的,回來後忘記這件事情了哈哈,讓優格在電鍋裡足足保溫了十二個小時有吧。
打開鍋蓋後,保鮮膜上都是熱呼呼的水蒸氣,透過保鮮膜也隱約可見裡面有稍微透黃的乳酸水。
本來很擔心這是在我的疏忽之下而把優格給作壞了,立刻再上網探探其他人的作法心得。是說如果失敗的話,會出現一些綠綠的黴菌之類的,那就要倒掉了,但因很營養,也可拿來澆花施肥。至於剛做好的優格會出水,這是正常的乳酸水喲。
掀開保鮮膜後,可看到稍微有點水乳分離的優格,這時候的優格是呈現偏軟的豆花狀。
一開始不曉得這乳酸水還可以喝,竟然默默地倒掉了嗚嗚。
用乾淨的湯匙舀了一些出來,有點像是桶裝豆花舀出來那樣呈現片狀的。據說多舀幾次而變得容易出水是很正常的吶。
初嚐溫熱的優格還滿特別的,雖然不像冰過的優格那樣沁涼,但反而因那股溫熱而更襯得那股發酵過後的香氣。單吃的話,味道是有點偏酸的喲。
接著,拿出先前就有的法國藍莓果醬。
標榜手工以及法國生產,打開瓶蓋後,裡面可見顆顆飽滿的藍莓果粒吶。
把原味無糖優格和手工果醬攪和著吃,味道稍微偏酸,但因果醬的襯托,吃在嘴裡也會有股藍莓回甘的滋味。
其實用電鍋作出優格的作法並不難,只是前置作業要稍微注意所有用具和容器的清潔和乾燥這兩個要點,否則很容易就會滋生細菌而發霉,導致失敗或者是優格很快就腐壞。只不過這次的口感和我預料中的有些不同,本來是想要作那種有點稠狀、可像是淋醬那樣和水果切丁攪和著吃,不過這次作出來的,反而有點像是豆花,看來比例的部分還要多試幾次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