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要介紹的是,也是我在大直生活了五年後才發現的古早味麵店。不說麵攤而是說麵店,是因為這家阿梅大餛飩實實在在是有著店面的,甚至還有內用以及露天騎樓的用餐座位區。
阿梅大餛飩位於北安路上,這一般住家大小的店面裡以及騎樓各擺放了兩組桌椅,愈是到消夜時段,也愈來愈多絡繹不絕的人潮前來。
一如常見的麵攤所擺放的醬料瓶,這裡不提供免洗餐具,相當地環保,而店家也很貼心地設想到衛生問題,特地以附蓋的餐具收納收著鋼筷,以避免暴露在外而沾染飛揚的沙塵。
獎將、香噴噴的滷肉系列率先登場了!
爌肉飯
大小約佔了三分之一的碗的爌肉,連同筍干和滷汁平放在白飯上,油亮得頗為引人開胃。
近拍爌肉塊,大概就是一般三層肉的放大版,肥瘦肉的比例很合宜,瘦肉滷得不會太硬,而是咬起來略為絲絲分明,和肥肉咬在嘴裡,像是會化開來似的。且肉的邊緣還有一小塊出乎意料的軟骨,這真是最值得期待的一個部位了,富有咀嚼感,咬起來的口感很清脆。
滷肉飯
鮮少瘦肉,因主要為肥肉以及豬皮所燉煮的肉燥,極富油脂的滷肉飯上也有著為數不少且壯碩的筍干。滷汁是頗為濃郁的,且附有稍重的白胡椒味,但因熬煮時間夠久,不會感到嗆味。
乾意麵
配菜是僅川燙過的豆芽菜,淋上萬年不變的那鍋肉燥醬汁,再淋稍微偏甜的醬油膏。麵條硬度適中,帶點Q彈感。但個人不太喜歡偏甜的乾麵佐醬就是了,尤其是我一年裡沾用醬油膏的次數光用一隻手就數得出來。
隨意地點了幾樣小菜:油豆腐、海帶以及滷蛋。老實說,我吃不太出來滷料本身的味道究竟滷得夠不夠味,我想極有可能是因為店家依然在這小菜切盤上淋上不少的醬油膏而淹過了我大部份的味蕾。口感稍甜。
即使是燙青菜,也同樣淋上了醬油膏和些許滷汁。口感同樣稍甜。
豬肝湯
很明顯地從味道就能夠聞出主要是以麻油來提味,摻雜了頗淡的薑絲氣息。
豬肝份量也不少,且口感不是偏粉的那種,煮得也很嫩。
雖說古早味的乾麵似乎都稍微偏甜,但阿梅大餛飩的乾麵、小菜切盤、甚至是燙青菜,都是萬年不變以帶著甜味的醬油膏來做為佐醬,並不太合個人胃口。或許這也是我在平常外食不會作為前幾個選擇的原因吧。